海裕小学
一所怀揣着 “上善若水” 理念的
儿童友好数智化海洋生态学校
善念似潺潺溪流
润泽着这片校园
也悄然滋养着每一颗纯真的心灵
学校以创新“四全”心育模式
精心勾勒学生全面发展的蓝图
绘就儿童友好教育的温暖底色
海裕小学锚定“四全心育”坐标
全员参与、全程关注
全方位覆盖、全学科融合
将“善”文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打造育人新范式
在这里,从老师到后勤人员,从课堂到校园生活的每一刻,从校园的每一处角落到各个学科知识的传授,“心育”无处不在,为学生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海裕小学,心育不仅是心理教师的任务,而是全体教职工、全社会共同的职责。校领导带头深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将心育理念融入学校发展规划,班主任密切关注孩子们日常心理状态,学科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家长、社区联动,全员参与,密切关注每一位儿童。
从一年级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全程关注就已启动。从“入学适应课程”,再到“尚善三大礼”——入学礼、成长礼、毕业礼,从每天的海洋课堂评价到每学期的“成长印记”,以及不同年段的心理辅导课程,全程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每一个新的学习阶段。
学校充分利用每一处空间,打造友好成长特色空间。如海洋主题校园营造愉悦氛围,“友好课间走廊”提供游戏空间,图书馆设置“心理主题阅读区”,红领巾广播站定期推出“与心相约”专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整体环境中快乐成长。
每一门学科都是心育的载体,多学科渗透,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提高面对挫折的应对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舒缓情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每日的“美育大课间”,学生齐跳校园集体舞、学唱歌曲,愉悦身心,释放情绪。
走进海裕小学
犹如置身于灵动、自由的海洋世界
学校秉持“儿童友好”原则
以 “一米高度看校园” 为视角
建立了一个充满安全感
色彩优美、空间灵活、活动自由
让儿童充分感到
“被尊重”的学习、生活环境
“海洋广场”,结合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铺上适合跑跳的海洋主题蓝色地胶,成为课间孩子们安全玩耍的区域。
鼓励孩子们参与校园建设和学校管理,以“红领巾友好议事会”为平台,听取小议事代表的建议和意见。如在学校儿童友好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小议事代表们贡献出自己的奇思妙想,项目里的每一处巧思,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与创意 。
"情绪太空站",由孩子们自主设计,模拟深海压强转换舱的心理缓冲机制。
“大脑加油站”,打造课间补给空间,提高课堂专注力。
“星海操场”,由孩子们自主命名,以蓝色的跑道为海,激励孩子们在运动中释放多巴胺。
“友好心灵加油站”“资源教室” 等专业空间,为特殊需求学生提供支持。各学科教师还融入学科元素,让校园处处充满育人气息。
海裕小学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组织教师学习儿童友好理论,形成教师友好宣言和友好动作。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探索心育与海洋文化、儿童幸福感的融合,推广 “尚善心育” 理念。2024年承办宝安区“万名教师晒好课”教研展示活动——“校家社协同,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悦心’发展”,探索尚善心育的多方协作模式。
依据不同年级,设计梯度化校本心理课程。低年级,以社会情感教育为主,着重于认识情绪,探讨“我与自己”;中年级,侧重学习能力、共情能力的培养,提高集体意识,探讨“我与集体”;高年级,聚焦社会适应、人际边界和生涯启蒙教育,探讨“我与未来”。
“尚善五色花入学适应”课程助力新生融入校园;“海洋心理课程”借助海洋情境开展心理教育,如以“珊瑚共生”的现象,生动引导学生理解内化同伴互助关系。
开展心育“学科+”融合心理健康,在语文中训练情感表达,运用AI“情绪垃圾桶”引导学生表达情绪;在体育课中开发幸福韵律操,以身体的律动带动积极情绪的蓄能;在数学课、科学课中创设问题解决情境,提高心理韧劲;在“守护蓝色海洋,探索深蓝传奇——海裕小学第十届红领巾友好议事会活动”中,打破学科界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丰富的活动是心理素养的提升途径。学校通过举办“爱自己,迎接我们的情绪”“构建我们的积极关系”等阳光成长活动月等专题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长。
在“尚善人文节”“慧炫科创节”“海洋缤纷节”等尚善节日中,结合各学科及传统节日渗透心育。
构建 “校长领航 —专业团队护航—全员导师伴航” 体系,设立 “友好心灵加油站”,全体教师持证上岗,形成“1名班主任导师 + 1名副班主任导师 + 1名心理教师 + N名学科导师” 协作模式,让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
学校将心理素养纳入学生成长指标,完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多元。通过自主开发的海洋课堂评价系统,导师全员参与,内容涵盖学生在校生活中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在校志愿服务、好人好事等,以多元评价激励学生挖掘积极自我。评价方式多元,如举行“情绪小侦探”跨学科测评,“海洋缤纷节”等活动,实现“活动即评价,成长看得见”。
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实施动态追踪,通过模块化课程实现6年贯通培养,如入学适应课程、尚善“三大礼”等,陪伴学生成长每一步。定期组织“导师见面会”,在游戏、谈心的形式中,增进师生交流。
成立 “校家社协同育人友好中心”,整合社区、家长等多方资源。搭建“裕德学堂家长学校”“家长心育工作坊”“社区教育实践基地” 平台。开展“尚善好家风”工程、“日念一善”行动,营造尚善好家风,促进家校共育;通过学情共商会+家校联席会,增进家校沟通。家长自发组织“尚善亲子社群”活动,带领孩子们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建立“尚善五色义工服务队”,大手拉小手,家长、孩子同参与。与南科大合作开设博士讲堂,联动开展海洋生态研学形成"学校主导-家庭实践-社会支撑"的育人合力。
联合宝安区资源中心推进融合教育,为特需学生量身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并给与课程支持。开展全校教师融合教育培训,借助“世界孤独症日”等特殊节日开展宣讲活动,针对特需学生所在班级开展融合教育主题班会,营造包容的融合校园文化。
四载砥砺前行,海裕小学荣获“深圳市儿童友好基地”“美育教育示范校”“最受关注新锐学校(园)年度奖”“校家社协同育人学校(园)年度奖”等荣誉称号,在宝安区中小学学生发展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得全员心育典型经验一等奖。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成效被多家媒体报道。
未来
海裕小学将继续秉持
“海纳百川”的胸怀
深耕“四全”心育模式
探索五育融合新路径
继续完善“海裕小学儿童友好中心”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
这片教育沃土上绽放光彩
奔赴美好未来
内容来源:海裕小学
本期编辑:小乐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