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崛起动态 > 教育头条 > 深圳经济特区,45岁生...
教育头条
深圳经济特区,45岁生日快乐!
时间:2025-08-26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d4M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奇迹之城、创新之城、未来之城。宁杰文/摄


今天,2025年8月26日

深圳经济特区,45岁了!

在这个美好又特殊的日子

让我们一起对这座城市大声说

 深圳,我爱你!

 经济特区,45岁生日快乐!




45年,在宇宙尺度,不过星辰眨眼;


但在人的生命中,却足以让一个婴儿步入不惑之年,历经悲欢离合,成为中坚。


那对于一个城市而言,45年又意味着什么?





45年前,南海温热的风,吹过这个边陲小镇。


那时,这片土地像一个巨大的问号,孕育着期待,却也夹杂着迷茫。


45年后,同一个坐标,海风依旧。


但这个昔日的问号,已经因为拔地而起一座震惊世界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成为璀璨夺目的感叹号。


她的速度,让历史为之惊叹。




我们常说,这是一座没有历史包袱的城市。


从诞生之初,深圳就承载着中国与世界对望的目光。


世界又何尝停止过对深圳的讨论。


赞扬、歌颂,亦或是审视、叹息。


如何呢,又能怎?


这座中国最年轻的一线城市,


偏要用45年,比肩别人数百年。


浪潮来了又去,深圳,永远是深圳。





深圳地处中国南海边,珠江口东岸。


正如别称“鹏城”,


她的“双翼”,一端伸入南海,一端连接着陆地。





如果只看面积,深圳只能称得上“小”。


毕竟,深圳面积仅1997km²。


但这片土地,却承载着2000多万人的梦想,以及2.5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脉动。





你熟知的深圳很“挤”,


你不知道的深圳或许很“阔”。


根据“2025中国活力街道研究”,深圳有58个街道入围全国500强,39个入围百强。


南山区粤海街道、宝安区西乡街道、龙华区龙华街道包揽全国前3名。


对,没错。


排名第一的,正是那个诞生了腾讯、华为、大疆等企业的粤海街道。





从深圳湾到大鹏湾的蜿蜒,从梧桐山到七娘山的连绵,


这座城市构建了“一脊一带二十廊”的骨架,


而超3400公里的绿道,如毛细血管渗透在城市每个角落。


山与海,快与慢,奋斗与诗意,


在这片土地被奇妙地揉捏在一起。




在这浓缩了山海雄心、自然野趣的土地,


深圳,并不打算在缝缝补补中缓慢前进。


毕竟,鲜有过去可供回望参考。


这里的每个街道、每栋建筑、每个人,


就连空气,似乎都在诉说着同一个词——


“未来”。




未来,不是等来的,而是干出来的。


一切的回答,始于四十多年前的一声惊雷。


如果说,深圳有某种精气神,必定起始于——闯。


就像“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响彻全国的口号,


破开了彼时思想的坚冰。





什么是闯?


正如在荆棘丛生的无人区,开辟出一条新路;


正如在一望无际的荒漠里,灌溉出一片绿洲。


用脚步去思考,一切先干,干了再说。





这股闯劲,天然带着一种无畏向前的少年英气。


1980年,站在历史的交汇处,


这片“试验田”,像一个被赋予使命的少年,


丝毫没有犹豫,对着全世界说:请拭目以待!





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它会让破冰者、奋斗者、实干家收获满满。


于是,这里诞生了许许多多第一。


45年来,这里的GDP从2.7亿元到3.6万亿,增长近一万三千倍;


人口从30多万到实际管理人口2400多万,生长为一个比肩全球顶级都市的超级存在;


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这些如今掷地有声的名字,也从一间间简陋的办公室或厂房走向世界;


这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设计之都”“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也是闻名全国的“文明城市”“图书馆之城”“千园之城”。


……


人类城市发展史上,鲜有这样的奇迹。





有人感叹:深圳,永远有热气腾腾的力量生长。


的确如此。


虽千万人吾往矣。


正是这股近乎执拗的闯劲,支撑着一代代深圳人,


将“不可能”的挑战,变为“可能”的奇迹。


45年过去,答案不言自明。




“来了就是深圳人。”


或许是最成功的城市口号之一。


深圳经济特区45岁,深圳人平均32.5岁。


年轻的你我,来到一个年轻的城市,


无数想法在这里碰撞,无数梦想在这里照进现实。





年轻,在这里不是青涩和稚嫩,而是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可能性。


深圳人,能干事;来深圳,能成事。





深圳人,或许不善言辞,却出了名的爱“折腾”。


他们闷头搞技术,搞事业,搞梦想!


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也容得下爱折腾、有想法的深圳人。


这种务实,也体现在包容上。


这里包容失败,因为创新需要试错的成本;


这里文化多元,不同的观念杂糅,才能产生思想的火花;


这里解除身份焦虑,包容每一个平凡的梦想,奋斗就是闪亮的标签。





在这里,不存在语言障碍。


毕竟,大家都是“移民”,什么最方便沟通说什么。


这里,你的口味总能得到满足。


湘菜、椰子鸡、猪脚饭、外国菜……全世界的美食比邻而居。


深圳与全球59个国家的95个城市缔结了友好关系,“鹏友圈”越来越大。


老外到深圳,无论是商旅还是生活,都变得愈发丝滑顺畅。


今年1至7月,深港口岸出入境旅客达1.405亿人次,日均66.29万人次。


只要来,就欢迎。


这分明,是一种向世界敞开的自由。





为了让深圳人安心拼,深圳也很拼。


深圳人逛公园,可以是“见缝插针”式的。


前一秒还在办公室头脑风暴,后一秒就身处公园洗去“班味”。


毕竟深圳有1300多个公园,每天逛1个也需要3年多。







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从不相悖。


在深圳市中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呈现一片生机勃勃之景。


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同样落地深圳,我们与所有生灵,一起共享这座城。


每年,超过10万只候鸟在深圳休整停留;小灵猫、豹猫、穿山甲等珍稀动物,也在深圳频频现身。




在深圳,山海不是阻隔,而是温柔的“解压阀”。


这里,200公里的“鲲鹏径”远足径横贯整个城市,这是当代深圳留给未来深圳的礼物;


超3600公里的绿道织成网络,连接山野与都市;200公里滨海骑行道沿海岸勾勒。


有空的话,就去塘朗山、梧桐山、七娘山,感受攀登的酣畅;


去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领略落日与海风。


山海连城,更连着每一个深圳人的日常。





建场馆上,深圳可以称得上“卷”。


深圳图书馆(北馆)、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科技馆(新馆)已成地标。


深圳歌剧院、深圳自然博物馆、深圳湾文化广场……也在拔地而起。





看书、观剧、逛展,深圳的活动琳琅满目,“深圳读书月”一办就是20多年,24小时开放的阅读空间也越来越多。


有人说,数量不能代表底蕴。


但深圳懂,必须先尽力“有”,再交给时间去沉淀。





我们的城市,容得下我们奋斗,也容得下慵懒与松弛。


于是,深圳人与摩天轮一同追逐落日,将绯红晚霞,一并收入行囊。


亦或是拥抱山林,向空旷的山野倾诉;山路成了深圳人的树洞,一整条都是。


如果,遇上一场猝不及防的骤雨,那就蜷缩进咖啡店,看雨丝酣畅飞溅。


在这里,我们的步履愈发笃定,我们懂得了接纳,也觅得了永恒。





有人说:“到了深圳就好了。”


有人赞叹,“深圳的晚霞在全国都属于独一档的吧。”


也有人说,“人们会反反复复爱上这座城市。”


宏大的叙事落回个体,字里行间,都是对“家”的温柔应答。







如果说,“闯”意味着蹚出一条路,“开放”是让更多人同行;


那么创新,则是拓宽这条路的引擎。


对于深圳,创新与生俱来。




在这里,想象,即日常。


当你点一份外卖,给你配送的可能是从天而降的无人机;


清洁街道的,可能是智能驾驶的扫地机器车;


深圳人形机器人能跳能翻,多方面打造出全球“第一”;


荣耀已实现“每28.5秒下线一台手机”的智造速度,并生产出全球最轻薄折叠旗舰手机。


就连路边的石墩子,都自带黑科技,既能观看,也能给手机无线充电。


……




你一定听说过深圳的“6个90%”:


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


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都在企业,


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都出自企业。


这清晰说明,企业是深圳创新的主力军。





45年来,深圳的高新技术企业从0增长到2.5万家。


对于狭小的深圳而言,这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密度居全国第一。


全球的资本、技术和人才,正像候鸟一样,被这片创新创业热土吸引。





对于研发投入,深圳有着一种“偏执”的痴迷。


深圳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常年超过5%。


2024年,比重更是达到6.46%,这一指标堪比全球顶尖科技强国。


对此,深圳毫不犹豫。


不计成本的浇灌,让创新的种子在这里肆意生长。


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


英雄不问出处。


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从一间间简陋的办公室走出深圳,走向世界。





面对质疑,深圳从不急于辩解,只相信行动。


一个个创新,在深圳拧成完整的产业链,汇聚成澎湃的浪潮。


你看,以光明科学城为代表的重大科创平台建设正如火如荼。


深圳已不满足解决今天的问题,


更把眼光投向明天,投向更远的未来。









何为未来?


或许是一种满怀的期待,一种当下的延伸。


它是未知的,也因此迷人。


而深圳存在的意义,正是将未知,一步步变成笃定的可能,变成自由的必然。





45年前,时代选择了这片土地。


45年后,这座南海之滨的城市,也向世界响亮回答:


谁说发展的模板早已注定?


中国人可以走出自己的路!


谁说伟大的崛起注定是零和博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全行得通!





四十多年来,深圳早已超越“杀出了一条血路”的叙事,更为全世界“走出了一条新路”。


从一个边陲小镇,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从2020年开启综合改革试点,到2025年6月第二批试点清单发布,深圳始终承担着为国家改革探路的使命。


今年是决胜“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之年。


如今,深圳依然年轻,仍在生长,充满无限的可能。





请忘掉过往的成就和功勋吧。


毕竟,未来不在别人的预言里,答案也不会藏在泛黄的典籍中。


我们所在的这片土地,注定要成为中国的先锋城市,去点燃旷野的火种,去开创前所未有的想象!


不必追问终点在哪,出发,才是唯一的选项。


请记住,你,我,每一个同行的深圳人——


正在成为未来本身!


让我们再次祝福深圳经济特区:



45岁生日快乐


🎂🎂🎂






来源:深圳发布
编辑:黄钰璇

审核:陈艳丽 杜金龙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本文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处理。
  • 已无更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