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崛起动态 > 教育头条 > 实名羡慕!深圳小学生...
教育头条
实名羡慕!深圳小学生的期末,竟是去旅行?!
时间:2025-07-16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9qj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当课堂没有围墙
当学习不止于书本

孩子的成长该如何被看见?


萤火虫当考官,望远镜作答卷

没有试卷的期末里

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孩子们

“每周半天计划”

走出校园、奔向山海

用脚步丈量发光的童年


深圳教育
,赞469


在这里

鲜活的知识、自由的课堂

每个好奇都能找到答案

每次探索都在重新定义成长

走!一起去瞧瞧









知识走出课本

在真实情境中完成“考题”




“我特别期待这次的旅程!”出发当天,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全科(21)班的冯秋雯早早就醒了,穿好校服、整理好书包,迫不及待地“想赶紧上学”。与此同时,校门口洋溢着不同寻常的期待——孩子们踮起脚尖,灿烂笑脸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他们即将启程深圳大鹏半岛,开启一场关于星辰与虫鸣的探索之旅。





近日,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全科班的400余名师生及家长志愿者来到深圳大鹏半岛,将考场“搬”到了深圳天文台、西涌力高天文主题营地、西涌暗夜营地社区。


这场名为“星野虫踪奇妙夜”的特别活动,把天文科普、自然探索与学科素养考核创造性融合,既是一次打破常规的期末测评创新实践,也是学校“每周半天计划”的生动延伸。




让知识在趣味中流动,让能力在协作中生长。在游园考核中,各年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充满趣味的跨学科关卡中展开知识大比拼。考核内容巧妙融合人文语言、数理科学、主题课程、博物馆课程等多学科知识,结合不同学段特点,创设出一个个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


比如,二年级的数学科目中有这样一道题:“今天的观星活动中,我们将使用‘200mm施卡望远镜’和‘150mm折射镜’,请用手势试着比划出200mm的长度。猜一猜,这个数据代表望远镜中的什么?”另一道题则要求小组合作,让孩子随机采访20名学生,确保各年级人数基本相等,并用喜欢的方式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语文科目中,孩子们告别了枯燥的背诵课文模式,转而通过观察来展现自己的想法。一位老师分享道:“有孩子在看到营地的小马后,生动地描述了小马的颜色,小马吃草、甩尾巴的样子,还联想到了《小王子》的故事。这种在真实情境下迸发出的观察力和表达力,是任何一篇命题作文都难以比拟的。”





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务处主任吴珂称,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不仅打破了传统测评的紧张与沉闷,更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升他们的知识运用和团队协作能力。”

深实验小学部教务处主任吴珂称,“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绝不是死扣知识点。而是结合了不同学段的特点,创设出一个个贴近本次活动与真实生活的情境问题。”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不仅打破了传统考试的紧张与沉闷,更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能有效提升他们的知识运用和团队协作能力。












望日观萤

让知识落地生活




当教育场景从教室延伸至广阔的自然之中,无声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此次活动还包括穹顶秘境、星野食光、寻觅星辰、暗夜萤观等四大环节。


在穹顶秘境环节,学生分为两组走进深圳天文台,探索宇宙奥妙。一组同学先聆听天文观星讲座,接着上山进行黑子观测,近距离观察太阳表面的神奇现象,再走进圆顶参观天文设备,另一组则反向体验。


新的教育场景,让全科组教师姜浪注意到班里一位不善表达的孩子。“在讲座提问环节,他站起来问了三个有关黑洞的问题,虽然结结巴巴的,但说出了自己对天文知识的理解和疑惑。”她认为,这是一个更加理解儿童的过程。“如果是传统课堂上的一问一答,我看不到他这一面,正是学校提供了一个新环境,我才能看到一个愿意且勇敢提问的他。”


夜幕降临,探秘萤火,邂逅生命之旅随之开启。在本次活动中,30名三年级的学生自愿报名化身“科普小老师”,带领一二年级的孩子探索萤火虫的神秘世界。

 



为了准备这次讲解,全科(17)班的龚可心利用课后查资料、课间背稿子。西涌暗夜营地社区很黑,提前踩点时,怕黑的她紧紧抓着老师的衣角。但当真正戴上金牌讲解员的牌子和麦克风时,抬头挺胸、音调升高的她说:“大家好,我是龚可心,你们可以叫我可心姐姐,路上要注意安全,小心脚下,不要相互推搡,以免走散。”

参观时,她一边指着萤火虫,一边为小朋友讲解萤火虫的身体构造、生命周期、发光原理等知识。两趟下来,她的嗓子“都冒烟了”。“我理解到了老师的辛苦,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她说。



当孩子们在草丛中观察着闪烁的萤火虫,对生命的敬畏与爱护自然的种子已悄然种下。








回归人的全面发展

一场家校生共赢的探索




“原来测评还能这么有趣,我一点都不紧张了!”这是孩子们最直接的感受。在他们看来,这是一场充满乐趣的冒险,知识不再是枯燥的记忆,而是在解决问题中被灵活运用。



考核从来不是终点,而是学习方式变革的生动展台。老师们认为,这种考核方式让他们看到了学生更真实、更立体的一面。“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能观察到学生在团队中的角色、解决突发状况的能力以及他们的同理心。这些重要的素养,是任何一张试卷都无法提供的信息。”一位老师表示。

 





深圳实验学校(集团)副校长兼小学部党支部书记、校长吴立新认为,此次评价方式的变革有“三重转向”:一是评价逻辑转向。从“纸笔分数”单一维度,升级为“素养本位”的多元评价;二是教学理念转向,让实践与体验成为学习内核。当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经验,这倒逼教学从“常态灌输”转向“情境建构”,推动教师成为学习场景设计师;三是教育本质转向,需重构“成长”定义。“教育终极目标不是分数,而是培养对世界的好奇、对生命的敬畏。我们的教育需要超越功利,回归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我们一直提倡践行的‘健全人格’教育理念。”吴立新称。




深圳小学与香港姊妹校的跨地域森林课程,到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实验二小围绕一棵树的价值展开的跨学科阅读;从莲南小学莲馨校区依托梧桐山资源开发的自然教育课程,到各校将课堂延伸至科技馆、企业与社会的广阔天地……深圳坚持以万物为教材、把世界作课堂,依托“每周半天计划”,打破校园与社会的物理边界,在真实场景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情感联结。



当晚霞与星光

在大自然间流淌

那些曾被试卷定格的“分数”

正以更动人的方式流淌


 





综合自: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南方都市报(记者 周正阳)
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
编辑:黄钰璇
视频号:任朝州

审核:王   珺 刘亚伟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