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崛起动态 > 教育头条 > 中考谢幕,心向未来
教育头条
中考谢幕,心向未来
时间:2025-07-03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Erj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中考谢幕

心向未来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家长们:

伴随着中考最后一场考试结束的铃声,紧张而充实的初中生涯,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一刻,无论你是感到如释重负的狂喜、踌躇满志的期待,还是夹杂着一丝忐忑或遗憾,请相信,所有的感受都是真实且被允许的。中考是人生中一个重要驿站,但绝非终点。考后如何平稳过渡,调整心态,为下一段旅程蓄力,对每一位考生和背后的家庭都至关重要。这份心理调适指南,希望能陪伴你们温暖启程。




考生篇:拥抱当下,蓄力新章


1

接纳情绪,与感受共处

 “解放啦”的狂欢: 想大笑,想疯玩,想彻底放松?

太正常了!这是长期高压后能量释放的本能反应。尽情享受这份轻松吧!注意安全与健康边界就好~


“突然空掉”的迷茫:目标明确的紧张备考突然结束,可能会觉得心里空落落,不知该做什么。

别担心,这是“心理惯性”后的正常缓冲反应,给自己一点时间适应就好。


“忍不住回想”的担忧:反复琢磨考题细节、担忧分数结果、焦虑未来去向?

理解这份忐忑,但请提醒自己:此刻的担忧无法改变既定事实,写过的试卷就让它随风飘去吧。


“有点小失落”的不甘: 如果感觉发挥未达预期,产生沮丧、懊悔,也很自然。

允许自己难过一下,抱抱自己,然后放下。



2

科学“泄压”,重启身心

“睡饱”是头等大事:狠狠补足备考期间亏欠的睡眠!让疲惫的身体和高速运转的大脑得到深度修复。

“动起来”赶走阴霾:选择你热爱的运动——奔跑、跳跃、挥拍、畅游、舞动……让身体分泌快乐的“内啡肽”,狠狠冲刷掉残留的焦虑和低落。   

“玩得嗨”也要健康值: 和朋友聚会聊天、看心心念念的电影、打游戏、听音乐、追剧、拾起尘封的爱好……都可以!只需警惕报复性放纵,通宵达旦、暴饮暴食伤身又伤心!



3

理性展望,规划新篇

“考完即翻篇”的智慧:中考答卷已成定局,沉溺过去无益。 练习把注意力拉回“现在我能做什么”。   

“成绩≠人生”的真相:中考很重要,但它绝非是定义你价值与未来的唯一标尺!它只是为你打开了不同的路径,每条路上都有独特的风景和无限可能。你的潜力、品格、热爱,远比一个分数更闪耀。

“与未知共舞”的从容:等待成绩和录取结果的过程充满不确定性。练习接纳这份未知,专注于当下可控之事:休息、放松、了解新阶段。

“主动探索”新起点

☑阅读充电: 读那些因备考而搁置的好书,让思想自由飞翔。

☑技能点亮: 学一项实用生活技能(烹饪、基础修理、急救知识等)或兴趣技能(编程入门、视频剪辑、乐器、摄影等)。

☑社会体验:尝试做志愿者,参与社区活动或进行一场有意义的短途旅行/研学,拓宽视野。

☑新篇展望: 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主动了解即将就读高中的特色、社团,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发展前景,做好心理和知识储备。


同学们,中考只是你精彩人生中的一个章节。请好好利用这段宝贵的“中场休息, 休养生息、探索兴趣、连接亲情友情、认识更立体的自己。你们拥有无限可能!



家长篇:做智慧温暖的“护航者”


1



先安己心,再安娃心


觉察并管理自身焦虑: 家长同样会为孩子的前途忧心忡忡。请先正视并处理自己的情绪(深呼吸、找朋友倾诉、适度运动)。您的情绪稳定是孩子最需要的“定海神针”。避免将焦虑“传染”给孩子。

放下预设,拥抱现实:无论心中有何期待,考后首要任务是接纳。避免反复追问“考得怎样” “估计多少分”。 一句真诚的 “孩子,好好休息下” 胜过千言万语。

杜绝“马后炮”与指责: 如果孩子表露沮丧,请共情:“妈妈/爸爸看出来你有点失落,这很正常。” 切忌 “早听我的就不会……”“要是你当初……” 这类话语,防止在伤口上撒盐。


2



积极倾听,全力支持



做“树洞”,而非“裁判”: 当孩子愿意倾诉时(无论兴奋或烦恼),请专注倾听! 不打断、不急于评判、不立刻给“解决方案”。用点头、“嗯”、“我理解你的感受”、“这确实让人有点担心/开心” 等回应表达共情。有时,他们只需要被听见、被理解。

尊重“静默权”: 如果孩子暂时不想谈考试或未来,请尊重这份沉默,温和地传递:“没关系,等你什么时候想聊了,爸爸妈妈随时都在。”

传递无条件的爱:清晰而坚定地告诉孩子 “无论结果如何,你都是我们最爱的孩子,家永远是你最温暖的港湾。”这份安全感是孩子面对任何结果的底气。


3



智慧陪伴,助力过渡



观察引导,而非包办:观察孩子的状态,适时提供建议(如推荐活动、提醒健康作息),但尊重他们的选择权。考后是培养自主性的好时机。

创造轻松的家庭氛围:组织一些轻松的亲子活动,如一起做饭、看电影、短途郊游、玩桌游。减少谈论分数、学校等敏感话题,让家成为真正的“避风港”。

关注行为,及时求助: 大部分情绪波动是正常的。但如果孩子出现严重失眠、食欲骤变、情绪极度低落暴躁、封闭自我、言语中流露绝望等信号,务必高度重视!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

如遇到紧急情况,可联系:

  1. 深圳市学生心理辅导中心:82228597

    值班时间:9:00-12:00,14:00-18:00

  2. 宝安区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29517958/29617958

    值班时间:9:00-12:00,14:00-18:00




家长们,感谢你们一路的辛苦付出!此刻,请放下焦虑,用平和的心态、无条件的爱和智慧的陪伴,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港湾,静待花开。

祝愿所有考生和家长都能平稳度过考后期,以积极阳光的心态,迎接充满希望的新旅程!







内容来源:宝安区实验学校(集团)宝安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