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角落?危险信号?
校园欺凌能否
在发生前被“一键暂停”?
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龙华高中部
一群学生就用代码
给校园监控装上智慧大脑
让科技成了最酷的“校园保镖”
不久前,来自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龙华高中部的学生科创团队研发的“零欺凌计划”系统引发关注。这是一套覆盖事前预警、事中报警与事后留证的全流程校园安全防护系统,通过分析学校监控视频,智能识别潜在的校园欺凌苗头,如异常肢体接触、高频次的语言冲突等,并及时向校方与家长推送预警信息,实现“早介入、早发现”。
系统运作演示。受访者供图
当张博深将这个构想分享给同样关注校园暴力的同学们时,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共鸣。2024年10月,张博深与擅长编程的郝俊杰等6名同学正式组成科创团队,经过八个多月的研发调试,团队携该系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高中萌芽赛道上斩获深圳市一等奖,并在近日向大众演示发布。
在深外龙华高中部的教师办公室里,一片为学生量身打造的“工作”场地格外醒目。除了为团队学生提供通用技术教室场地外,学校还特意为他们开辟这片空间,方便他高效完成代码撰写与系统调试。
系统的研发并非一蹴而就。最初,郝俊杰利用AI视觉识别技术,通过捕捉打人、踢人等明显暴力动作,结合加速度算法判定是否要触发警报。随着技术的不断打磨,团队进一步拓展了监测范围——将多次故意碰掉文具、书籍等较为“隐性”的欺凌行为也纳入检测。
项目指导老师王泽昊一直陪着学生进行系统的开发运用,他将自己的角色形容为企业中的“产品经理”。
成员们探讨程序问题。 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雨楠 摄
整治校园欺凌,是守护青少年身心安全的重要工程。当深圳学子努力研发创新系统时,国家层面的法治建设也正为校园欺凌防治提供新的制度保障。
日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新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新增了对“学生欺凌”行为的处理方式,明确以殴打、侮辱、恐吓等方式实施学生欺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采取相应矫治教育等措施。同时还规定,学校不按规定报告或者处置严重学生欺凌或者其他侵害未成年学生的犯罪的,责令改正,建议有关部门对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
“学生们这次研发的防欺凌系统,能有效监测一些较为隐蔽的欺凌行为,便于我们及时介入,未来还是有很好的推广实践意义。”花慧老师评价道。
团队成员(从左到右):李泽颖、冯菁妍、张博深、谭权、郝俊杰、张焕欣。 受访者供图
少年们以热忱
浇灌科技向善的种子
这波操作,够硬核!
审核:王 珺 刘亚伟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